日前,广西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广西智慧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础设施数字化、行业治理精准化、运输服务智能化、融合创新深度化、安全保障规范化”的智慧交通体系深入推进,整体发展水平全国前列、西部领先,有力支撑广西交通强区建设。
加快智慧枢纽建设。推动重点客运枢纽智能化升级改造,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客运售票、检票、登乘的无纸化,实施无感智能安检,构建各种运输方式一体衔接、服务同质的全程电子化服务体系。依托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网约车与铁路、航空运行时刻、客流规模变化等运营信息有效对接,加强综合客运枢纽内多种运输方式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多种运输方式之间运力匹配,推动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运营。
专栏1智慧交通样板工程
1.智慧公路工程。依托南宁沙井至吴圩公路和南宁绕城高速,建设数字化感知设施及云管控平台,实现公路全领域监测。开展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套融合ETC 和C-V2X的车路协同系统,实现在途传统车辆及网联车辆动态管理与调度,研发高精度定位保驾护航软件,提高车辆驾驶安全。
依托广西都安至䰾马吗至平果、吗至羌圩高速公路隧道70.3公里/59座,开展公路隧道运行风险智慧管控平台建设,增强隧道运行管理可靠性,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依托于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广西钦州至北海段改扩建工程,以大数据挖掘与综合利用为核心,构建钦北高速智慧交通体系,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公众服务水平以及应急保障能力。
依托G72泉南高速宾阳至南宁段及S5101、G7201 高速公路等多个试点路段,开展智慧高速云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体的智慧路网平台,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索、全周期数字化、天地一体的公路监测网。
建设广西酐线公路重要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动态掌握长大桥梁运行状况,防范化解公路长大桥梁运行重大安全风险。以在建”飞龙大桥等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桥梁为依托,利用BIM、 5G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大跨径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全寿命周期内建养数字化存储和可视化展示。建设智慧路网养护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造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智慧路网建养一体化管理平台, 实现路网公路设计、建设、养护、运营数字化全覆盖。
2.智慧航道工程。依托西江航运干线,完善航道测量设施和监测感知网络,实现辐射西江整个流域的全线航道要索智能监测感知。优化船舶一次报到全线过闸, 实现西江流域多级多线船闸远程集中调度管理。绘制全流域高等级电子航道图,打造西江流域通航和运输业务-站式服务。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立一整套覆 盖建设、建造、运维、管理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BIM、GIS、 loT. 人工智能、5G、 北斗、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平陆运河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的深度融合。
3.智慧港口工程。依托北部湾钦州港,建设新-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应用自动化双小车岸桥、自动化轨道吊和智能导引车等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装备,研发智能码头操作系统智能设备控制系统、智能闸口系统智慧安防系统等自动化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理和海铁联运无缝衔接。
4.智慧枢纽工程。依托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集智慧停车场、出租车管控、信息发布、自主查询、客流检测,楼宇控制、协同调度、应急指挥等功能为一体的枢纽综合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实现高铁、地铁、出租车、网约车、机场巴士信息和机场航班运行班次、运行时刻、运行动态、售票状态等公共客运信息的共享发布和管理,促进不同运输方式数据信息有效对接,推动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运营。
5.智慧地铁工程。依托南宁地铁,研发运维场景的驾驶舱可视化系统,构建信号关键设备的自主协同感知体系,研制适用于运维场景的智能服役状态追踪和决策系统,搭建涵盖”云数-智”的信号智能运维平台,实现2条及以上轨道交通线路的应用示范。基于地铁站周边积水、监控以及气象预报等数据,构建暴雨内涝灾害监测预警模型,提高应对地铁内涝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打造广西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推进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坚持“一个平台”技术路线,强化技术统筹,推动行业各业务领域应用系统在一个平台上实质性整合,提升平台性能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进重要软硬件设备的国产化,并全面对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顺畅互通和跨省域数据共享。
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汇聚各运输方式以及海关、国际物流信息等数据资源,推动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全领域大数据资源的汇聚融合,积极推动与海关、应急、公安等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加强数据挖掘分析,有效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应用系统建设。
(三)建设智能综合运输服务网络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
推进数字化出行服务。倡导“出行即服务”理念,整合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服务平台资源,加快推进线下租车、还车服务网点建设,实现全区交通出行在线预定、一码通行及线下自助取车、还车功能,为旅客提供“一键交通”数字化出行服务。创新出行服务模式,加强无障碍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受益群体提供多样化、便利化、均等化的无障碍出行服务。在二级及以上道路客运站普及电子客票,显著提升电子客票使用率。
推进城市客运智能化。推广智能公交、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管理,推进城市交通大数据综合应用。加快建设巡游出租汽车、网约车监管平台,提高行业治理能力,鼓励并引导发展定制公交、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等出行服务新业态。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智能化建设。协调构建和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发挥广西与东盟沿海、沿江、沿边的多式联运优势,协助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跨省市、跨部门、跨国别物流数据共享,构建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智慧物流体系,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降本增效”。
(四)完善数字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大力推动行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北斗导航、区块链等技术行业应用攻关。推进区块链在交通运输感知网络建设、车联网、智慧停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化北斗导航系统、5G在车路协同、港口作业等领域创新应用,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更新一批北斗三号终端。加快建设广西(柳州)车联网先导区,开展重点区域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积极发展车联网、车载智能系统等新业态。
加快推动数字交通创新研发体系建设。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广西)、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东盟(广西)分实验室、广西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广西综合交通大数据研究院的技术研发工作。建设中国-东盟(广西)数字交通实验室,推动数字交通科研任务、课题研究、大数据挖掘等一系列创新应用落地。建设广西数字化交通科普基地,推动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协同发展。打造或扶植一批交通科技型企业,组成科技创新联盟,共建科研平台,全面推动数字交通创新发展。